过去的,过不去的,终究会过去!
2016已远在天边,2017正近在眼前。它,可能是充满希冀的“康庄大道”,也可能是布满荆棘的“羊肠小路”。
新一年,红木行业有着怎样的发展前景?红木市场有着怎样的运行趋势?红木企业有着怎样的布局规划?尚不确定的“形”与“势”,让2017年也有了无限的可能。
然而,站在崭新的起点,不管行业如何变化,不论市场如何变迁,亲爱的红木企业家们,请记住,让思考更深一层,让创新更进一步,让发展更具活力,你将会有更多的把握面对未来!
红木行业2017撸起袖子加油干
是的,在本期《品牌红木》杂志中,我们来聊聊红木行业的2017年。
守住资源底线
日前,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一则《红木原料进口受限 部分价格翻倍》的报道,火急火燎地“闯”进了大家的视线中,内容是说由于红木原料进口受限,红木价格普涨,如大红酸枝涨幅达40%、巴里黄檀涨幅达50%、缅甸花梨涨幅达65%,非洲花梨涨幅达100%。
红木原料进口受限 部分价格翻倍
这个数据之所以能对红木市场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主要有以下数个原因:第一,央视被大众视之为国家的喉舌部门,它的报道,老百姓最相信了;第二,事出必有因,2016年多国颁布木材出口禁令或收紧木材业务,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17届缔约国大会宣布实施全部的黄檀属,大巴花和刺猬紫檀的贸易控制和规范管理,成为国内红木原材涨价的导火线,并持续蔓延至2017年;第三,在当前略为疲软的市场中,处于源头的木材市场,稍有风吹草动便能轻易刺激到红木企业“敏感的神经线”。
如何规范红木市场让其健康发展,如何化解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木材资源枯竭的矛盾,是所有红木人面临的一道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从“源头、过程、终端”三管齐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和最佳方法。
一是从源头入手,即要找到红木原材涨价的问题所在。笔者梳理近年媒体报道发现,资源紧缺是红木原料涨价的直接原因:第一,国内资源不断减少,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很低;第二,国际上对木材保护的措施越来越强,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出口到中国的木材采取各种限制。中国林产工业协会执行会长王满曾经提出这样一个数据: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官方发布的数据,红木原材的进口依存度超过90%,确实存在着产业发展与资源紧缺的矛盾。
此次的原料涨价再次唤醒了人们对资源保护的意识。“木材是有生命周期,属于可持续发展能源,我们要守住底线,不乱砍滥伐,要砍树的话也只砍老树和有病虫的树。”大自然地板董事长兼总裁佘学彬如此说道。
二是从红木使用过程入手,即合理有效利用每一块木头,增加其附加值。中山东成红木董事长张锡复认为,一是必须利用好木材制作产品,做好精品,二是要善于利用木材的边皮料制作手工工艺品,同时可以鼓励年轻人,利用这些红木小料进行创业,做小件红木家具衍生品。
为弥补当前国内红木原材的缺口,很多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领导和企业精英商讨如何开发一些优质的非红木材质。“红木原料枯竭的情况不是今天才出现的,我们不能单纯盯着红木,要根据实际生产过程当中扩大用料规模,可以采用非红木材质的木材进行制作产品,筛选更多适合做家具的木材。”广东鱼珠国际木材市场总经理张建民说。
三是从终端解决问题,即弱化“红木”概念推广,引导消费者理性消费。市场天生逐利,什么卖的好,企业就大量生产什么。但随着行业洗牌的深入,国人消费观日渐成熟,红木不该再被神话了,因此应通过正确的传播引导消费者对好产品的认知。中央民族大学人体工程学专家苏垣接受笔者采访时呼吁,出于红木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考虑,业界不能临渴才挖井,现在开始就要逐步淡化红木种类,推广企业采用传统制作工艺和与设计生产红木家具精品。
植入“优质基因”
“现在市场上,很多红木家具一脱下标签和挂牌,就很难辨认是哪个品牌的家具。”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顾问、洪达仁设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总裁洪达仁说,“做红木家具最重要的不是你一次能够赚取多少,而是你能不能稳定地获利,长久地立足生存。红木企业要拿出自己的特色,不要绕弯路,而是缩小范围,专注于红木家具的质量和工艺。”
在企业运营的整体概念中,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就是产品。过去有很多消费者反馈,一些卖场和企业打着“白菜价”销售红木家具,用不了多久各种毛病全都冒出来。这时候,难免会想起一句老话,就是“好东西不便宜”,像一件精工细作的红木家具,从选材、设计到生产少则数十道,多则上百道工序,容不得半点偷工减料,自然价格就高。
植入“优质基因”
而且经过多年的浮躁和不成熟发展,现在的红木市场已经趋于理性,特别是80、90后逐渐成为市场上的消费主体,他们对于红木家具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产品价格,对产品的质量、工艺、环保性更为关注。可以说,红木家具发展的趋势走向肯定在优质产品。中国传统工艺大师、深圳泰和园董事长邵湘文表示,红木家具作为我国的国粹,不能丢弃传统红木家具的工艺,而是要继承。继承文化,继承传统红木家具的榫卯结构、外型,还有就是继承古人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另外还需要向国外优秀家具学习,不断充实红木家具的制作工艺。
选用优质的原材料,坚持高标准的制造工艺,从源头把控家具产品环保品质,这样的产品自然很受欢迎。然而除了这一点,今天的消费市场是一个“情感”、“体验”催生“魅力产品”的时代。
红木家具对很多现代都市人来说,已经不是单纯的装饰房子的概念了,它在一定程度上升华到了显示个人尊贵身份和高雅品味的高度。因此对于产品问题,还有另一个判断因素,就是产品可否满足消费者最主要的需求目的。邵湘文也说道,企业管理的基本目的就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在当前形势之下,红木企业要明确市场需求,正确判断产品“短板”在哪里。在提高产品质量的问题上,最重要的就是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产品。
毋庸置疑,未来的市场定当是靠强硬的产品品质来俘获消费者芳心。为红木家具植入“优质基因”, 也只有如此,红木企业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
设计不玩任性
创新是红木家具设计发展始终绕不过的一道坎。
在拥有新中式、新古典、中式后现代等多样化设计风格的红木市场中,有一个不得不重视起来的问题,就是市场中依然有不少性能、外观雷同的产品。有的企业一味求新,为了讨好消费者审美情趣而设计,还有的企业延续老路,套用、模仿经典家具元素,重新包装并推出市场时便说是新品。
红木家具设计不玩任性
然而设计界也有句话这么说的:“设计的初衷就是永恒的创新”。那么,红木企业要创新,创新来自哪里呢?中山红古轩总经理吴赤宇说:“创新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通过创新设计出一种服务于现代生活的红木家具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中式家具还在发展,它必须更符合现代化的中国式生活和今天的中国文化,因此,设计必须关注生活行为。”原亚洲家具联合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林作新对此解读说,“所谓的生活行为,包含了传统习俗、社会规范、文化礼仪和人的价值观。这些,在中国都在提升。”2017的红木市场也在改变,按目前趋势看,消费者需要的是真正接地气的作品。
中山市红木古典家具学会顾问、洪达仁设计咨询(深圳)有限公司总裁洪达仁强调:“红木家具创新可以学习国外系统化的家居理念,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中国,有个成语叫做“博采众长”,就是说要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教育部《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彭亮也说道,红木行业需要看到来自行业外包括时尚、时装,意大利、欧美的一些作品。就像北欧最好的家具设计大师还是维格纳,他所有的椅子设计都是从明式椅子得到灵感的,包括现在新上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他上任要坐的第一把椅子,也是中国的明式圈椅。
至于任何的创新,都要经过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之后才可以下定论。深圳杰申设计董事长潘再生表示,过去红木家具都太注重文化,忽略了产业创新,不要将红木家具当做神话,要当做一种普通的产品,一种工艺品,红木企业应该把思路打开,不要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转,要开阔眼界,研发适合现代人的家具。
红木家具的发展其实是一个“变”的过程,这预示着在接下来围绕家具设计的漫长博弈中,更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将逐渐占据上风。
走出去的“文化自信”
以古诗词竞技为主要内容的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从春节开播以来,在公众的高度关注中持续升温,有数据显示,这一季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观众达到11.63亿人次。另外在微博上,节目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超过了1亿;在豆瓣网上,节目评分超过8分。《中国诗词大会》的火爆,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崇,也是一种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一词取自习近平主席的治国理政思想,其内涵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2016年的红木行业,除了被广泛热议的“工匠精神”,同样备受瞩目的一个词就是“文化自信”,已成为当前影响红木行业发展和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因素。
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在赠予第七届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大会的贺词中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用磅礴的力量推动世界发展,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也随之扩大。红木家具作为“中国风”的典型元素,亮相G20峰会等国际级场合,充分体现了国人对红木文化的高度认同,讲好红木故事,是传播红木文化的重中之重。
2016年,接待国外政要、成为中国外交重要国礼、亮相杭州G20峰会、参加美国艺术展等,红木家具多次在重大场合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掀起了中国文化热。“‘中国的’是红木家具在整个世界家具品类里最显著的烙印。当今的中国已经离世界舞台中心越来越近,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因此红木家具特别需要拥有国际化视野,相信更美的未来需要筑梦人用匠心质造出来。”明堂红木总经理张向荣说。
杭州G20峰会现场红木家具精彩亮相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世界文化融合共存的同时,红木人应当用更积极的眼光看待与评价中国红木行业与国际家具行业的交流、合作与发展。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维佳对此认为,红木家具可以尝试的渠道非常多,只要我们的红木企业积极走出去,多看看,并大胆尝试一些新的渠道,相信有着30多年历史积淀的当代红木产业之路,必将越走越宽阔。
红木家具是华夏文明瑰丽的艺术浓缩,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只有立足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让红木家具自身说话,才是以彰显文化自信的践行性品格。中国红木家具文化研究院院长、著名明式家具学者濮安国也表示,以什么样的高度,就看到什么样的艺术品,这是和我们的文化水平对应的,所以,红木人都要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不断地研究传统家具精华,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坚持、推动红木家具的发展。
精准地营销
资深品牌营销专家、北京国富纵横总裁赵龙认为,红木企业的品牌营销一定要有造血机制,首先要先定方向,做经典就要做明清特色,做市场就要尊重年轻人;其次在红木震荡期,要占领资源;再次,红木企业要找差异,建立分离度,做出自己的特色;最后,一定要占领市场,没有市场,工厂就是库存。
可实际上,现在还有不少的红木企业在营销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离,没有明确的营销战略原则和方法作指导,甚至部分还盲目地进行炒作概念。而这些作为对于红木企业的发展实则不利。
在今天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大数据、O2O、互联网思维等字眼不断充斥我们眼球,红木企业传统的粗放式营销模式也得到了改变。不少红木企业通过创新、优化营销环节,借助互联网的实时性,及时调整营销策略,从而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第九届副主席程路在第七届中国红木家具品牌大会期间也表示,从销售环节来讲,现在的销售产业链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产业链上下游的互动会给销售带来很大的动力,特别是现在电商如此地发达,线上线下的O2O可以让企业做更多的设想和推动。
互联网支持下对于营销的定义是“精准化”
赵龙还说道,互联网时代下红木企业要做到的是,让红木营销精准化、传播情趣化、服务情感化。其中对于营销的定义是“精准化”, 就是要将品牌主张、产品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到目标受众,使得营销变成一项精准的事业。
在东阳卓木王总裁杜长江看来,现在对传统行业来讲是个机会,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行业的运营方式。消费年轻化、定制化、场景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无论是O2O还是经销商体系,都要具备用户至上的思维。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委会执行会长、弘木传媒CEO林伟华也同样表示,现在消费者购买不再像过去那样偏信于促销的优惠或导购的销售引导,而会线上线下全面了解情况,并从物质及精神层面去分析考虑再选择购买。所以,红木企业都应该重视品牌口碑,做好消费者及经销商两个层面的口碑建设,同时做好线上线下的口碑传播,让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竞争力与商机。
互联网支持下的营销核心在于让红木企业在合适的时间,通过合适的载体,以合适的方式,推送给最需要此业务的客户。红木企业自身具有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产品数据、业务数据等丰富的信息。值得一提的是,今天还有不少红木企业开始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客户的各种信息进行多维度的关联分析,从而科学地指导、支撑其营销活动。
明码实价
有报道指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明码实价的红木企业并不多,一方面是因为讨价还价的消费习惯很难改变,消费者要的不仅仅是便宜,更希望获得那种占了便宜的感觉。另一方面,红木市场竞争激烈,企业担心一刀切会影响生意。
“价格乱象,明码虚价,高标价、低折扣仿佛成了红木行业‘潜规则’;找熟人、找老板讲价格,成了很多消费者买红木家具的途径,这些都阻碍了红木家具健康发展。”中山匠王红木董事长李茂先有着不同的看法,“一口价不是便宜卖,而是让客户有信任感。纵观全世界,400万的奔驰也没有标3.5折去卖,LV也没有标2.5折卖。实行一口价之后,消费者觉得产品没有水分,下单也快了,希望红木企业把价格标实点,不要把客户流失了。”
明码实价将有效促进红木行业向更高层面发展
虽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明码实价并非易事,但也有不少企业知难而上,他们坚信:总有一天,消费者会买账,经销商会买账,行业也会更加规范。中山大汇堂总经理胡春龙也表示,从长远看,明码实价将有效促进红木行业向更高层面发展,可谓好处多多,希望生产者和经营者都能拿出积极的态度响应并履行承诺,并带动消费者改变固有观念,让红木行业向更加规范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2017年的红木市场,推行明码实价少不得。
推行“兄弟式”合作
经销商是厂家细化市场的入场券。过去由于利益的使然,厂家和经销商往往斗智、斗勇、斗狠,斗个你死我活。然而随着市场发展的成熟和理性,目前总的趋势是,厂商关系正在向“伙伴式、兄弟式”转变。在中山忆古轩总经理刘宇看来,当下已经不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我们希望与经销商有更多的互动,企业把产品做好,把服务做好,同时经销商也把自己的责任承担起来,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好做大,达到合赢天下的目的。
红木行业应该推行“兄弟式”合作
当然,行业内有不少红木企业与他们的经销商保持着良好的厂商关系,为浮躁的行业带来一缕清风,推动企业的稳健发展。中山红古轩总经理吴赤宇表示,红古轩一直鼎力支持经销商做大做强,为经销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无论是现场选址,人员培训,店面设计,市场开发,营销工具等方面,都提供了最为专业的支持,更从方法、工具、思路、体系等整套模式输出,真正做到与经销商资源共享,利益共享,共同进退。
同样在经销商合作领域相当成功的还有东阳中信红木。其董事长李忠信指出,中信红木一直坚持厂家和经销商是一家人的理念,不只是把家具卖给经销商,还帮助经销商卖家具。中信红木还主动营销,帮助经销商搞活动营销,让经销商走出去做好销售。
文化旅游完全可以作为2017红木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红木企业经过目前的低潮,融汇发展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红木家具可以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工艺品综合展示销售融合发展。红木企业深度挖掘文化资源,彰显文化创意,开发多样化、综合性的旅游产品,让传统文化更生动,让红木家具更精彩。”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如此表示。
但是,文化旅游不能搞纯粹的“门票经济”,不能局限在静态观光层面,而是以多样化的形式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商品、参与性娱乐。依托商旅文定位的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无疑是成为近年红木行业的新星,“红博城定位非常准确,4年前没有选择当时高收益的传统家居卖场模式,而是选择了有争议的文商旅综合体模式,现在看这种选择是正确的,红博城插上‘文化’和‘旅游’两个翅膀,可以飞得更高更远。”红博城董事长林孟礼接着说,“红博城期望通过‘红木+旅游’的形式,加大对红木家具的宣传推广,通过四至六年,打造成一个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胜地,把红木家具推广到世界上去。”
中国(大涌)红木文化博览城
其实这两年,在红木行业中也出现了工业旅游的踪影。以旅游的方式将游客带进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生产企业,通过感知、了解、体察红木文化,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
成功,要紧的是姿态。一家企业最终的裁判可能是市场,可能是消费者,也可能是自己。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在《红木家具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主题报告中提到,未来五年,红木家具产业要根据国家和家具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总体要求,积极培育行业新的增长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推动行业调整战略,整合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文化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加快红木家具企业的创新发展步伐,促进红木家具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亲爱的红木人,2017,撸起袖子,加油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