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可是,“兵”没了怎么办?
与很多制造行业一样,如今的红木家具从业者大多有着较高的薪酬,但从所有关键指标来看,技能型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显然,这已经不是近一两年的事情了,整个行业也都在为改善这个问题而努力。

红木技能人才培养再“搭桥”
全国性大规模竞赛“优中选强”
2016年底启动的“工匠精神: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一一全国家具(红木雕刻)职业技能竞赛”,成为了2017开年的第一件标志性大事件。这是家具行业首个列入国家级别的中国技能大赛,由全国总工会、国家人社部、中国轻工联相关部门和中国家具协会联合主办,由十个分赛区开展选拔赛,然后集中进行总决赛。
一个正在发展的行业,需要有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也需要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引领。从此前发布的“通知”中了解到,竞赛内容以《木雕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的高级技工(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为基准,包括理论考试和技能竞赛两部分。而总成绩中,理论考试占25%、技能竞赛占75%。由此得知,家具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来得迫切。
区域性校企合作“育才选优”
根据国家劳动部门的统计,在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技能型人才仅占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但更让人担心的是,人才短缺可能会引起发展性危机。因此,加快红木家具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高行业高技能人才的“供给力”迫在眉睫。
作为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校企合作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广东、浙江、福建等国内主要红木产区不断强化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十分重视技能型人才队伍的培养。
器物有魂魄,匠人自谦恭
全国家具(红木雕刻)职业技能竞赛、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红木家居学院这俩“首个”项目,无疑为2017年红木家具行业的选才、育才指明了更加明确的方向,也成为了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新着力点。自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后,也为红木家具行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
但是,红木工匠不是谁都能当,也是有门槛的。很多“半路出师”者靠着天赋和努力成为受人尊崇的大师,也有很多人嫌苦嫌累嫌脏而半途而废。能称之为“匠”,必定要具备某种熟练的“技术”或“技能”,而从学校或是企业短期培训出来的尚不成器,需要反复的淬炼,使之才能达到纯熟的境地,才可称为匠人。
然而能够称得上优秀的红木家具也是有灵魂的,应该集结“匠人”、“匠心”、“匠品”三个要素。因此,于红木家具行业最为需要的还有“匠心”、“匠品”。这是一个匠人的全部精神,简言之就是他的修为。
在日新月异的红木家具行业发展中,培养人才已不仅是熟练的技术层面,还要挖掘他们生发于内心的对红木家具的热爱和专注。